撒迦利亚

剧情片美国2015

主演:玛格特·罗比,克里斯·派恩,切瓦特·埃加福

导演:克雷格·卓贝

 剧照

撒迦利亚 剧照 NO.1撒迦利亚 剧照 NO.2撒迦利亚 剧照 NO.3撒迦利亚 剧照 NO.4撒迦利亚 剧照 NO.5撒迦利亚 剧照 NO.6撒迦利亚 剧照 NO.13撒迦利亚 剧照 NO.14撒迦利亚 剧照 NO.15撒迦利亚 剧照 NO.16撒迦利亚 剧照 NO.17撒迦利亚 剧照 NO.18撒迦利亚 剧照 NO.19撒迦利亚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6:30

详细剧情

A sixteen-year-old girl named Ann Burden survives a nuclear war in a small American town.

 长篇影评

 1 ) 科幻末世是假,人性实验是真

以下有剧透。

首先,不说别的,科幻,末世等标签我觉得只是吸引眼球的,或者仅仅只是一个背景的交代。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在特定条件下的人性实验和探讨。

从片头到男主可以下地行走,我都觉得这又是一个伊甸园的故事:完全与外界隔绝,自给自足的生活,童话般的自然风光,甚至男主拿了一本adam的书。但当我看到男主用枪上的望远镜看女主,并且背景音乐变得诡异时,我眉头一皱,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让我们看看全剧仅有的三个人物。

首先是后来的第三者。他的到来打破了原本两个人的平衡,一方面使原本弱势的被动的女主变得有了选择权,另一方面使黑人大叔开始患得患失,正如大叔所说的:你的到来让我意识到了她是个特别的女孩。从他一开始偷鸡,到不停的勾引女主,开玩笑用女主当赌注,再到推动了教堂的拆除,最后睡了女主,完全表明了他不是一个善茬。在我看来他的小九九是赶紧把发电机建起来,然后干掉黑人大叔,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我完全不纠结他的结局,在我个人觉得他毫无疑问被干掉了。

一方面是这样的三个人是不可能和谐相处的,从他跟女主眉来眼去到摸头杀到啪啪啪,两个男人之间必然有一个要退出,但有了这样一个天堂,谁还愿意千里迢迢去找那个不知道是否存在的小镇。另一方面是最后他在悬崖边上给黑人大叔的那个眼神,充满了怀疑警惕。据他自己说,之前他用这样的眼神在和四个工友争执时,逼走了一个绅士的满身是血的大个子,说实话我根本不信,我觉得是他杀了那个大个子。或者是导演有意误导,他打猎时路上举枪的动作也体现了他内心的杀机。黑人大叔只是他留着造发电机的。

再说说女主,女神就是穿成村妇也还是好看。她在电影里就是一个单纯的少女。当黑人大叔出现时毫无防备的去救他,照顾他,之后太过孤单的她又对黑人大叔主动投怀送抱,总是时常展现脆弱的一面,第三者出现后也是本着善良的本性去帮助对方,在第三者高超的撩妹技巧下再一次主动投怀送抱。

总的来说,她是电影里善或者说感性的一面。没有戒备,没有什么绝对的是非对错,尽可能的舍己为人(被说服拆除教堂),只是凭借内心的直觉接近让她开心的方向(接近第三者)。这个从小在小镇里长大,甚至核爆后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的孤单少女,只是需要陪伴,内心没有那么多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

最后说说黑大叔,我觉得他才是电影里最厚黑或者说最理智的角色。从一开始在水潭里用枪反制女主开始,到晚餐后拒绝女主的示爱,到忍受另外两人眉来眼去只为利用第三者完成水车,到最后从第三者眼神认清你死我活的现实解决对方,从头到尾黑大叔都是一个完全理智的人,都是在做有利于自己的决定。

甚至我觉得之前提到的,用枪上的望远镜看女主时,他是不是也在考虑要不要杀掉对方。

但这种理智不是完全冷冰冰的,也能看到他的挣扎和转变,那架钢琴就是见证者。

最开始黑大叔发现自己枪杀的男孩是女主的弟弟时,隐瞒了一切,或许是因为这一点,他拒绝了女主的示爱。第一次他听到女主弹琴,女主通过琴上的镜子看到他的身影,但在女主回头时又落荒而逃,被问起时也有点心不在焉。

第二次女主弹琴时,他已经结果了第三者,似乎已经抛开了道德的束缚,已经可以走进来平静的坐下欣赏。

第一次弹奏钢琴还在教堂里,他落荒而逃,第二次教堂已经被拆除,钢琴放在旧仓库里,他能坐下倾听。教堂的拆除是不是也代表了黑大叔道德底线的崩塌呢?

总之,这都是我个人的片面理解:女主代表善,第三者代表恶,黑大叔代表人的理性。

但每个人都可以走自己的理解和解读,可能这电影就是一段三角关系,也可能是人类社会中男性女性某种特质的缩写,等等。我们只要看到我们自己想看的东西就好。

不喜勿喷。

 2 ) 撒迦利亚

墙壁上的石灰剥落得像一面世界地图。一束阳光穿过玻璃,在朽木和凋敝的空间里做着些光影的浮动。那些辐射尘埃,在这个光圈里,明暗交替着如分子那样无规则地跳着布朗运动。它们可以被吸进去,但一定会再被吐出来。以黄色的馊水似的样子吐出来。一个人。这些尘埃下的食物、水分、空气都不会有利用价值。她要的,只是些可以掸去的卷了边的几本平装书。她会将它们都装在一辆独轮车上,推到一间无污染的绿林木屋里。在那,陪伴孤独的,将会是一页一页翻着纸张的窸窣声,拿着一支铁镐偶尔地松松后院的土地,种上些卷心菜、南瓜,用木制的小漏网,到地下水层析出的湖水里捞一条鱼,或背着一支来复枪穿梭在丛林里,设置些陷阱,只是为了防范动物。很少的体力支出,很静谧的保证生存。或者能在书本里学到些技术帮助涌现出冒险和逃离,但,在很难找到另外一处更好的地方下。这个进程将是缓慢且不够复杂的。
发现同类,组成一个群系统。将加速这个涌现,有好也有坏。尤其是这个同类,是一个有胡子,身形健硕的异性。
她会将她在食物面前祷告的姿势做给他看的,告诉他周边的一些情况,告诉他家里有一台废旧的发电机,告诉他不远处的山谷那里有受过辐射污染的瀑布,告诉他每天都会在一个小小的教堂里弹着一首古老的曲子。他也会跟她说起自己,教她怎么利用现有的条件让生活变得更好,会付出一点劳动力来完善这个现有的家园。而更多的,他们在白天和夜晚的时候,会含蓄的玩起一种绅士和淑女的游戏。眼睛不能对视太久,而频繁的用微笑来化解尴尬。睡觉的时候,将房门留出一个空隙,让他能够看到两双侧躺着交叠在一起的颀长的腿。不久之后,为了这些暧昧和隐喻,那些在废弃的商店里陈酿着的红酒、老式的黑胶唱片、梳妆台下的口红、角落里黑色的皮鞋和红色高跟鞋都将会有用武之地。
那么,让我们再在这个群里加一个人。不论是男是女,网络的扩张。会开始慢慢的衍生出对少数的一方展开多数一方里的竞争。他会开始慢慢地游说,或有意无意的嫁祸。把一些自己有的想法,但看来伤人的建议。连带给另外一个人。他只要说:“哦!我听说卢米斯先生想要拆了那所教堂来制造一个水车发电。”“我没有。哦。是吧!但那是安的父亲留给她的。”而女方,这时,把她垂下来的头发别在了耳后,“额...好吧!”他用可能掀起嫉妒、陷害的方式来推进了这个迟早都要做的项目。
在头脑的小风暴之外,他们仅仅遵从了交际之下的几个原则:保持礼貌、包容旁边的人、不要掉队太远。就仿佛涌现出了一双无形的手,推动、成全也毁灭了一些行为和看法。而作为个体,在期间,是觉察不出也预判不了的。

 3 ) 一个探讨人性的故事

有人说这部片子是”核战科幻的外壳,里面却是一颗烂大街三角恋的心……“
我觉着不然。
本片不是科幻的噱头,也无意去表达低级的三角恋事件。抽离表面,这部片子是在说一个故事:当孤立无援的三个人共处一室的时候,人类是否还是会暴露自己人性丑弱的一面,还是抛弃私心,施展大爱。要表达这样的故事,就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场景能够让三人获得这么一种环境。所以:要么是三个人被遗落沧海荒岛,要么就是世界末日喽。前者相对后者来说,不如后者来得绝望和彻底。所以我想这就是本片将时间设定在世界末日之后的原因。可以说,本片确实不是科幻片,难道发生在未来的人文故事就必须定义为科幻吗?应该说,本片是被观众不得不扣上了科幻的标签吧。
下面来说说故事中仅有的三个主人公:少女、科学家、矿工。
少女:代表了人类的感性。生于峡谷农场,涉世未深,情窦初开的少女,在科学家刚刚到来后就开始主动投怀送抱,后来又豪不犹豫的爱上了矿工。但这并不是一种轻浮,是一种包含了正常的生理心理需要,和在末世这种无助的环境中渴望被关怀的需要。可是无论如何,她确实为另两位男士带来了困扰。少女的其实是一种很特殊的位置,她是一种诱惑,可以使人们拥有生存的渴望和勇气,但往往又会使得同类之间产生猜忌,甚至分裂。
科学家:代表了人类的理性。本片中最具理性的人就是科学家了(其实一共才3个人),当少女主动勾引的时候,科学家依然能够说出”我想要你,但是我们之间需要时间,加强了解……“这样的话,实属难得——这一种多么高尚的”慎独“——不愧是科学家。试想一想,当世界上只剩下你和一位充满异性魅力的异性的时候,没有社会、法律、道德的约束,你们俩会做些什么?人类的价值观、道德观还会剩下多少,会不会只剩下纵欲和兽性呢?但是,科学家说这样的话依然在证明,我是一个高尚的人,我有自己道德标准,虽然我喜欢你,但是在我们上床之前,我们必须要向社会告诉我们的那样,彼此了解,相爱,在一起,我要严格恪守自己的道德底线……除此之外,科学家还在很多方面展现了人类伟大的理性,少女和矿工都是有”信仰“的,所以两个人会做饭前祷告,这时候科学家总是在偷偷观察他们,而拆除教堂也证明了科学家其实是一个没有”信仰“的人。这是一个很巧妙的观点,换句话说,科学家其实也有信仰,如上所说,他虽然似乎并没有对上帝忠诚,但科学家信仰的是科学、理性和真理。无论信仰什么,信仰的存在都是人类社会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动力。
当科学家发现少女和矿工心生情愫的时候,对少女说自己并不介意,白人与白人之间在一起甚至更合适;对矿工也说其实你的行为并没有威胁到我,这是一种了不起的”大爱“,科学家此时此刻想到的只有这个团体的维系和发展,自己的儿女私情根本不算什么。科学家没有私心吗?并不是,因为他也跟少女说过自己爱她,但是仅此而已,在关键的时刻,科学家依然选择了”建造发电站“比这些更加重要。
矿工:代表了人类的抉择。片中的矿工是一个”不稳定因素“和纠结的角色,他的到来破坏了少女和科学家看似美好的二人世界,同时也对少女产生了感情。甚至在片中自始至终都会感觉是不是会产生内斗和自相残杀了。然而,很欣慰的是并没有。他和科学家保持了团结和亲密合作。这是一种对人类的歌颂和希望吧,试想一下,如果这三个人是活在正常的社会,两个人同时爱上了第三个人,两位男士还会如此的谦和礼让吗?就算是科学家,我想也未必,在社会资源丰富的时候,人们更容易产生私心和对立,反而在资源匮乏生死存亡的时候,人类更加容易抛弃私心,团结一致,文化素质高科学家如此,文化素质低的矿工也做了同样的选择——选择离去,让这里回复到二人世界。这是人类和动物根本区别的体现。
哦,对了,本片其实结尾是半开方式的,很巧妙。科学家拉着快要坠入悬崖的矿工,到底矿工有没有坠入悬崖,镜头不再赘述。我们只从科学家嘴里得知矿工自发离开了这个地方。对于电影前的观众,你会怎么想,是相信科学家保持了一向的理性,还是为了爱情杀掉了情敌?就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结尾那样,你愿意相信存在上帝呢,还是选择相信派吃掉了自己的母亲?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答案。
我相信,本片呼吁和赞美的是人类身上社会属性带来的那些高尚的东西,只有这些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存在和发挥,人类社会才有机会在灾难来临之后Rebuild和重新繁荣。

ps:此类型电影可以去看一下《另一个地球》《忧郁症 Melancholia》,个人感觉故事背景都是有一个科幻的外衣,但是这两部其实我并没有看过。

 4 ) 人性比灾难更可怕

《撒迦利亚》——孤男孤女遗落在后末世的荒凉小镇,男主明明可以随意任性,却要玩什么坐怀不乱,玩什么顺其自然,心想全世界只剩下我一个男人了,不急这几天下嘴,还能博一个好印象……然后当更帅更迷人更会哄妹纸的男二出现时,男一傻逼了,一边嫉妒一边疯魔,最后下了痛手。故事略无趣,电影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好看。另外觉得这样的三人行故事放在任何环境都可以讲,设定一个后末世背景好没有必要。

 5 ) 前1/8是1个人的戏,前1/2是两个人的戏。

小成本无高潮末世题材片。借由核战辐射后人迹罕至的乡村女主偶遇两位汉子来探讨“一男一女最稳定,三者必定有好戏”的人性价值观与道德观在末世中的荒谬。以及嫉妒和不安全感的蔓延可以让一个人杀人不见血。
切瓦特·埃加福特1974年7月10日生于伦敦。2007年出演了《奥塞罗》收获好评无数,媒体尤其盛赞埃加福特的表演,称他是“现今世界最令人难忘的奥塞罗”,他获得了劳伦斯·奥列佛戏剧奖最佳男主角奖。

 6 ) 撒迦利亚 – 末世伊甸园

以下含剧透


我们熟悉的大部分末世题材都是在主角找到地球上最后的乐土后戛然而止——主角们跋涉千里,发现洪水后最后一片陆地;孤独的幸存者历尽艰辛,最终与其他幸存者建立的新世界汇合;或是肆虐全球的灾难终于褪去,劫难过后的人类面临新纪元。在这些故事中,最后的乐土仅是构成人物动机的一线希望,从未展现过真正面貌。然而在撒迦利亚中,故事却恰恰从男主角找到他的净土开始。

这给了撒迦利亚独特的视角——生活在核危机后也许是唯一一处桃花源的农场女孩,与先后两名陌生的闯入者发生的故事。所以在点开影片前,疑问也显而易见:三人之间会有怎样的化学反应,矛盾冲突,电影会从哪个角度去接近主题,又会自哪个角度展开。按照类型片的思维,这会是一部小清新文艺片或是残酷的人性故事?

影片中,Ann独自在核危机后空无一人的山谷中生活。所有现代社会的便利全部消失,生活回归原始,手耕狩猎,烛火照明。她用三轮车做工具,步行去镇上的图书馆,归来后用力擦洗身上的有毒粉尘。尽管艰难,看上去她仍能应付。Ann还是一名虔诚的信徒,坚信上帝对每一个生灵自有安排,上帝的书本中必有对这一场浩劫明白的解释。父亲遗留下的教堂是她的精神支撑。在这块遗世独立的山谷,Ann必定想过她是否是地球上最后一名幸存者,忍耐过恐怖而窒息的孤独,但上帝是她不离不弃的心灵伴侣。这份形而上的慰藉,以及农场姑娘的技能与坚强,Ann勉强维系着生活的平衡。

蓦然闯入的工程师Loomis打破了这份平衡。Ann对这个陌生的闯入者是友善的。 这既出自她的善良,又源自她的孤独。她对上帝的祈祷很明确,请赐给这个人健康,请赐予我陪伴。而Loomis带给她的不仅是陪伴,还有生活的改善与接踵而至的矛盾。Loomis作为Ann信仰的对立面,甫一出场形象就很明确。他是政府的合作工程师,对一切他都有一份与Ann截然不同的理解。他试图从科学角度解释Ann生活的山谷免于核污染的原因,他教会了Ann从加油站取得燃料,又提出了利用水利启动发动机的工程。但这需要推倒教堂,于是矛盾产生了——Loomis对Ann的信仰不以为然,无法理解,尽管他试图从Ann的角度进行说服,但那听上去并不真诚,毕竟他如此明白的不是一个信仰者,只是些文字游戏罢了。 Loomis为此感到挫败,醉酒发泄后,他与Ann似乎都愿意彼此各退一步,于是暗流涌动的关系又暂时回到平衡。但不安的种子已经埋下。

Ann与Loomis此时的平衡是脆弱的,包裹在暧昧不明之中。两人之间若有若无的性张力在一场愉快的晚餐后加速——但一切依旧暧昧不明。Ann是主动的,但她主动的缘由是什么,Loomis的拒绝也令人看不透他的心意。这时我们想起他们不是正常社会条件下的男女,而是末世中两个孤独的生灵。他们的思考,感受,无不笼罩在核污染的乌云之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异化是必然——陌生人之间几乎是光速产生依赖感,又交错着重重疑虑,极度想信任对方,彼此取暖,但又有一层对彼此的恐惧作为底色。 在这个规则全部消失的世界里,谁知道对方在想什么,会做出什么呢。

很显然,Ann也并不明白自己的动机。她对Loomis固然有一种雏鸟似的依赖(她对Loomis说,是你,让我想重来一遍),但这很难说是爱情。她对Loomis的接近更像是一种自我暗示,也许是孤独,也许是一时的情绪,又或许是感到这是两人之间的一种必然(在永远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Loomis很显然看出Ann的困惑,而他也很清楚自己的困惑。他知道自己想要Ann,但他无法分清背后的动机。在他无法确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时,只为一时冲动,而毁掉两人来之不易的脆弱平衡,是得不偿失的。

这些混沌,矛盾,因为Caleb的出现而加速推向临界点。两男一女,似乎是注定的不稳定结构。在这个节点出现的第三者,观众往往期待一个更加邪恶的角色,但Caleb显然不是。他已在Ann与Loomis身边观察多天,所犯下的恶行不过是偷窃几只鸡蛋。但Caleb与Loomis的截然不同,已足够带来风暴。他是白人,年轻,好看,与Ann生活背景接近,并且分享相同的信仰,更重要的是,他十分果断,知道自己要什么。他能与Ann说笑,在信仰的问题上更能够理解Ann。在Ann与Loomis之间形成僵局的水车问题,Caleb三言两语就劝服了双方。他与Ann关于上帝的对话,显示出他在信仰与实用之间的逻辑自洽。也可以说是狡猾。比之Loomis,他似乎更多了些狡黠与街头智慧,并不会为Loomis蹩脚的谎言而欺骗。他很快确定自己想要Ann,并且想要留下。

三人的交流暗潮涌动,重心在悄悄转移。水车建成后难得的轻松夜晚,烛光,佳肴,舞蹈,游戏,夜泳,Ann尽情享受,Caleb毫不拘束,Loomis目光闪烁——Ann与Caleb之间的吸引瞎子都看得出来,他蓦然发现自己变成了第三者。对Ann来说,Caleb是致命的吸引,她与Loomis之间尴尬的性张力,换到Caleb身上却汹涌而至,水到渠成。她仍旧是困惑的,即便事后与Loomis的解释,她仍旧并不能清楚地说明自己。Loomis的告白似乎已对她失去了意义,曾经的Ann或许会欣喜若狂,但现在的Ann已经历过诱惑,她已经明白,她对Loomis的依赖,只是因为身边别无他人。

伊甸园的象征从故事起始就很明确。浩劫后的人类,失去了过往的身份、地位,人们回归了创世之初,只是简单的男人与女人而已。而在这片仿佛被上帝眷顾的山谷,Ann是夏娃,Loomis是幸运的亚当。他们只有彼此。之后的闯入者Caleb则是引诱夏娃的蛇。而一切早已有所预示,书房中的Loomis翻开圣经图册,A for Adam,那一页就是伊甸园中的亚当与夏娃,还有盘踞在树上窥视的蛇。夏娃偷吃了禁果,就像Ann与Caleb的偷情。

Loomis十分大度地“给予”Ann允许与Caleb发生什么,但这种大度存在着未说出口的前提,Ann可以去探索,他可以接受,但Ann最终需要回到他身边来。这点在他与Caleb的摊牌中说的清楚,他想象这是他允许Ann这样做的。一方面他确实无力阻止Ann的行为,另一方面,Loomis固然可以谅解Ann尝试诱惑,但他无法容忍蛇。

所以结局也是必然的——Loomis与Caleb无法共存。尽管这看上去很荒谬,山谷足够养活三个人,Caleb也证明自己十分有用——然而无论如何,似乎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对于Caleb来说,要么留下,要么出谷死路一条。这个道理两个人都明白。平衡的回归,似乎必须要以一个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即是两男一女关系在这个末世中的荒谬与尖锐之处。

结局是暧昧不明的,但我和大多数人一样,认为Loomis松手了,杀死了Caleb。耐人寻味的是Caleb在防护服后的眼神,面对Loomis的恍悟,“我此时可以杀死这个人”,他目光清明,毫不吃惊。似乎早在等待着这一刻。就像两个人在餐桌上讲述的故事,Loomis有能力在必要时刻选择残酷的举动,而Caleb经历过矿洞中同伴的互相残杀,死亡的再次降临并不惊奇,他早已计算过自己的命运。在悬崖上的那一瞬间,两人似乎达成了某种微妙的共识。

故事又回到平静。然而Ann已不再单纯无知。她必然清楚Caleb的去向,只是没有证据,亦没有必要去证明什么。伊甸园已不再纯净,再用亚当与夏娃去定义Loomis与Ann已不够恰当。两人在这个末世的前程真正走向未知。

最后,似乎无法真正解答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既不温情,也并不十分残酷。风景如画,静谧的原野与人物交流背后固然暗潮汹涌,但真正摸清导演的意图却很难。直白一点讲,剧本似乎给出了很多主题,却怯于向任何一个方向深入一步的作出探讨。在每一个点上轻描淡写,不着力地就滑过去,既无尖锐棱角,也没有深刻挖掘,所有的处理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令人暗暗捉急。可以看出三位演员皆尽力地想从表演上为角色增添一些深度,但无奈剧本浅尝辄止,人物的动机暧昧不明,演员也只能无所适从。故事中还有些许十分突兀的地方,Loomis提出黑白的种族问题,然后就一带而过,这个问题就始终像个不上不下的问号悬在半空中,是没有丝毫意义的一步棋。 与Ann的告白也流于庸俗,十分出戏。最后只能说剧本没有野心,深度不够,娱乐性也欠缺。只想给两分半。但因为不可说的原因打了五分..

 7 ) 末世生存,科学家、矿工与女人的故事

寂静的山谷。末日后的世界。三个有心计的正常人。这个背景之下,三个人可能会发生任何故事。电影可以以任何角度展开。于是这部电影选择了一种最正常的角度展开

多疑而有心机的黑人科学家卢米斯,被寂寞很久的白女人安救回一命。黑人卢米斯发现自己逐渐爱上了这个白女人,但是他觉得他与这个女人相处的时间会很漫长,他不想很快就与女人发生关系,而是想去细细品味这种感觉,他觉得安离不开他,安已经是他嘴边的一块肉,他并不急着吞下去。控制欲极强的他要慢慢去享受这个女人依赖他的过程

而安也默认了她与黑人卢米斯的关系,毕竟在这末日后的世界,想找到一个男人是如此困难。即使他是个黑人,即使他没有信仰,即使他的性格与自己冲突。但他是个男人,他依然珍贵。寂寞很久的安依旧想留住他,她不想失去一个到她农场的来之不易的男人

然而安与黑人卢米斯的微妙关系却在白人矿工凯勒布到来后被打破。凯勒布有信仰,直白,更帅气,年轻有活力,与安的性格较为接近。两个人很快便对彼此产生了好感。而卢米斯也发现自己的地位正受到威胁,即将成为两个白人的电灯泡。自己的女人安即将被这个突然到来的白人夺走。

在水力发电机完工后的那天夜晚,三个人举行小派对来庆祝,三个人都喝了酒,意乱情迷之下,卢米斯先下手为强,对安表白了。安似是而非的接受,但依旧对凯勒布有着迷恋,安不想放弃任何一个男人。

卢米斯明白这些,但卢米斯有自己的打算。他认为凯勒布不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因为他有高智商。他像一个沉稳老练的猎人,牢牢掌控着自己的猎物。所以他会对安的引诱无动于衷,因他明白无论事情如何发展,安都是自己的

因卢米斯不急于与安发生关系。寂寞很久的安在情绪的驱使下,主动来到凯勒布的房间与凯勒布发生了关系。

两人制造出的响动,似乎也被卢米斯发觉了。卢米斯已经猜到两人做的事。而凯勒布在第二天吃早餐时竟毫无顾忌的摸着安的头发和肩,这个举动更激怒了卢米斯。醋意大发的他怎么会允许一个男人夺走安。

假装冷静的卢米斯与凯勒布一起完成组装水轮机最后的工作。在山崖上,卢米斯松开了手,使凯勒布掉下山崖。虽然电影没有明确交待凯勒布究竟是死是活,但从影片给出的杯子细节可以看出他是掉下山崖

影片最后,卢米斯可能已经处理好凯勒布的尸体,埋起来或者藏在某个地方。电也有了,横刀夺爱的人也死了,安就是属于他一个人的了。他办完一切,便如释重负一样,终于能放心坐下来听自己的女人弹奏钢琴了。影片虽然没有直接展现,但从种种迹象可以看出卢米斯是个控制欲极强,智商高且富有心机的科学家

这个电影其实并不复杂,也没有太深奥的东西,也不必联想太多。就是个普通的故事,就是在末世三人世界可能会发生的众多故事之中选了一个最可能发生的故事给观众讲了出来。三个人都是正常的普通人,影片讲的也正是普通的人性,讲的是核爆之后的世界,两男一女在一起会发生些什么

影片有不少有意思的设定和暗示。比如把卢米斯职业设定为科学家,而凯勒布为矿工。用意是说卢米斯智商比凯勒布高,在末世生存,达尔文的优胜劣汰理论更体现的淋漓尽致。高智商者会淘汰掉低智商者并活下去

 8 ) 最大的恶意

鲁迅说:“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本片我觉得两个男主都说谎,科学家问女主对外界的看法更表明女主还很单纯,但现实的残酷往往超出人的想象,科学家杀了女主的弟弟,他说的故事其实是女主的弟弟救了奄奄一息的他,为了食物杀了他,而矿工则是那个他口中被他眼神退却的那个恶人。

 短评

热评第一条蛮好

8分钟前
  • 豆友4395275
  • 较差

观赏个大概,细看首尾,定点过程,剧透分析关键。整体观感是慢节奏和细节表达,可供挖掘,多角度的开放性解读

11分钟前
  • 淡定
  • 推荐

末日题材都是用来突显人性的,女主是夏娃,黑人是亚当,而派派就是那条毒蛇。两人可以亲密无间平衡相处,当第三人的到来,就打破了平衡,三角并不是最稳固的结构,至少在情感上。夏娃忍不住诱惑偷吃了禁果,男主在救赎中又犯下了罪恶。并未直接揭示结局留有空间和空白让观者去想象填满。

15分钟前
  • 霁宝
  • 还行

#两男一女#的#末日电影# 辐射背景,几乎没有什么激烈的剧情(连个爆炸都没有)

19分钟前
  • 方東美
  • 推荐

这个片真是烂片,磨磨蹭蹭半天,就一句话就概况了全部内容,拖延症屌丝是如何败给情趣高富帅从而只能孤独一生的

22分钟前
  • luckyball
  • 很差

菊福简直太赞T T 不知是不是我多心,感觉很多地方在致敬Stalker?

23分钟前
  • JulianaFrink
  • 推荐

风景片

26分钟前
  • 荒林
  • 还行

依着世界末日的背景来探讨爱情,利用三角关系带入人性的话题,整体的构思的确还不错,可惜前半段铺垫实在太过绵柔,看得人犯困。后半段稍微要好一些,特别是三人在水中嬉戏以及临近结尾两男悬崖的对手戏,都显现出了它的深度。另外,选角有点怪,切瓦特·埃加福特和玛格特·罗比根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

29分钟前
  • Ron Chan
  • 还行

珍惜技术男,远离小白脸。

32分钟前
  • 寒狐传媒
  • 还行

后半段狗狗哪里去了>_<

37分钟前
  • Jeanne
  • 还行

演员糟,剧情也无聊,不过景真系靓。

39分钟前
  • vivi
  • 较差

末世风景旅游片穿插三角恋,再次提醒大家泡妞不能犹豫,哪怕你是在世界末日走进一个世外桃源遇到了林志玲正在发骚,要是不抓紧机会的话,也许明天醒来发现梁朝伟就在外面敲门。

42分钟前
  • frank
  • 还行

两男一女半封闭空间,这是多好的人物情节设置啊,电影唯一的可取之处就是最后几分钟对人性的思考与处理,其他的时间都被浪费掉了。

45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较差

末日兼反乌托邦女人和黑人为主角的世界没感觉到任何科幻开头用千斤顶撬锁好 high场景安排得超级到位画面编排的极美每个意向都很丰富我以为结局会反转结果没有这样也许才是人性最真实的一面我好喜欢这个片

46分钟前
  • 妖精的妄想
  • 力荐

Margot Robbie不像16岁的少女,尤其是海报中的女主完全是熟女的样子。孤独的幸存者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1358801核战爆发后,城市中仅剩下两男一女,冲突也随即爆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3627876

49分钟前
  • O型血
  • 还行

饱暖思淫欲,在世界末日的时候也一样。

50分钟前
  • 埋酢浆草
  • 还行

小丑女可太迷人了,三角关系也十分耐人寻味。

54分钟前
  • Johnny Fung
  • 推荐

本大有作为的剧本 拍的鬼一样

59分钟前
  • 杰诺拉泽
  • 还行

可怜的派。。。

1小时前
  • 阳伞公司
  • 推荐

兩個男人在敘述個人故事時,約翰說他救了小男孩,但那男孩後來恩將仇報,所以就丟下了他,我覺得約翰只是見死不救,而且深感愧疚,而卡萊布自己說的故事中,那個殺人礦工就是卡萊布本人,他殺了其他人自己跑了出來,在瀑布的岩壁上,在約翰拉著卡萊布的繩子時,卡萊布露出詭異的笑容,很可能是想把約翰拉下湖,因為兩人都掉入湖裡的話,卡萊布有穿防護衣受感染的程度較小,而約翰察覺到了這點就放開繩子,順便殺了他,這樣至少約翰與女主是安全的

1小时前
  • ericchung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