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控方证人1957

剧情片美国1957

主演:泰隆·鲍华,玛琳·黛德丽,查尔斯·劳顿,爱尔莎·兰切斯特,约翰·威廉姆斯,亨利·丹尼尔,伊安·沃尔夫,托林·撒切尔,诺玛·威登,尤娜·奥康纳,茹塔·李

导演:比利·怀德

 剧照

控方证人1957 剧照 NO.1控方证人1957 剧照 NO.2控方证人1957 剧照 NO.3控方证人1957 剧照 NO.4控方证人1957 剧照 NO.5控方证人1957 剧照 NO.6控方证人1957 剧照 NO.13控方证人1957 剧照 NO.14控方证人1957 剧照 NO.15控方证人1957 剧照 NO.16控方证人1957 剧照 NO.17控方证人1957 剧照 NO.18控方证人1957 剧照 NO.19控方证人1957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03 20:05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照亮黛德丽的脸

控方证人:照亮黛德丽的脸
1957年的《控方证人》,又名《原告的证人》、《雄才伟略》,是好莱坞天才导演比利•怀德改编自天才侦探小说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同名剧本,男女主演是好莱坞红极一时的泰隆•鲍华和玛林•黛德丽。在演员表上,还值得一提的是扮演辩方律师,罗巴特爵士的扮演者查尔斯•劳顿,他是首位出演阿加莎笔下大侦探波洛的演员,而在片中饰演唠叨护士的女性,则是他在现实中的妻子。知道这一点后重看电影,往往有不一样的滋味。

这部电影的伟大之处,在于向我们展示了小说改编电影能做到怎样。在阿婆的小说中,《控方证人》并不是最好的一部,在阅读乐趣上,个人认为,甚至不如《H庄园的一次午餐》那样,对案中人的心理刻画地细致入微,又能将阿婆最擅长的,也就是被王安忆一再赞美的“微妙的违和感”表露无遗。在电影中,辩方律师、唠叨又忠于职守的护士,甚至原著中并未着墨太多的死者,死者的女佣,都有精彩表现,这一点已经被无数影迷深刻剖析过,我不想在此拾人牙慧。

这部电影打动我的,是玛琳•黛德丽。

毛尖在《非常罪,非常美》里用的题目:“照亮黛德丽的脸!照亮黛德丽的腿!”这位1901年出生的伟大女演员,在拍摄本片时已经56岁高龄,然而黑白胶片里,她的魅力有增无减。无论是黑白胶片的原因,或是她本人驻颜有术,我仍然固执地希望,这是一位女演员本身的魅力,这种魅力超越肉体,超越时间,甚至与灵魂无关,是只能在镜头中,散发出来的神秘未知之美,如同阴暗乌云后透出来的一缕金光。

玛琳•黛德丽、比例•怀德、雷蒙德•钱德勒,这几个名字在当年的好莱坞,是“黑色电影”的代言。在电影里,黛德丽出场并不早,然而,当她一踏进罗巴特律师那老旧又阴暗的办公室时,顿时蓬荜生辉,仿佛空气的质量都有所改变。这是个面孔窄小、颧骨高耸、下巴无肉的女人,与肉感丰满的玛丽莲•梦露相比,她有另一种无法言表的性感。正如中国人津津乐道的“环肥燕瘦”,丰满的性感,是一种情欲的、沉醉的、热情的性感;而黛德丽的双眸,清亮、冷漠,如同三月暮春时分,天边的寒星,这是一种冰冷的、神秘的性感。

我一直不大明白,为什么男人会钟情于这种性感。或许这部电影里的黛德丽给了我答案。这个包裹在暗色紧身外套里的女人,浑身上下,除了一头耀眼的金发,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物。无论是她过于男性化的西装外套,修得过于尖细的眉毛,还是那张苍白无肉的脸,简直是“棱角分明”四字最好的解读,像是一朵多刺的玫瑰。

她回答辩方律师的问题,很快让他感到不信任,占领地酒吧里的歌女,隐瞒婚史,嫁给美国大兵,一开始是为了他的咖啡和糖,后来是为了让他把自己带到美国,扮演贤妻良母,只为了报答这份恩情,却并不爱自己名义上的丈夫。她冷若冰霜,无爱无恨,当男人面对这样冰冷的尤物,心中所激起的,到底是征服的欲望,还是探究的好奇?或许,只是对未知的、神秘的美,一种无法阻挡的臣服。

辩方律师能做的,只不过是防卫似的辩驳控方律师。双方最有力的证据,也是最薄弱的证据,来自于被告的妻子,她口中,被告回家的时间。然而这位证人越来越不靠谱,甚至从辩方证人转为控方证人。然而,就在罗巴特律师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意外出现的,神秘的女人扭转了局面,她掌握了这位女证人与人通奸的证据,这表明她是有意说谎来诬陷自己的丈夫,好与情人双宿双飞。

罗巴特律师在法庭上用奸夫淫妇的书信将她击得体无完肤,又或许,这也是男人对这种魅力的一种反击。黛德丽失控地大喊大叫,重新回到证人席上的时候,大滴大滴的泪珠顺着美丽的脸颊滑下。镜头几乎是依依不舍地追捕着每一颗泪珠滑落的痕迹。这时候,黛德丽又有另一种美,并不柔弱,却让人心碎、让人窒息,黑色的女人的泪水,比情窦初开的少女的泪水更加珍贵,每一颗都是无价的宝石。

我在看毛姆的《剧院风云》时,主角朱莉娅•兰伯特在化妆间里对情人哭泣,“她把泪汪汪的眼睛慢慢地转向他。他看到的不是一个女人在哭,而是整个人类的灾难,是作为人的命运的深不可测而无从安慰的悲哀。他突然跪倒在地上,把她一把抱住。他感到震惊。”我一直觉得这只是小说家的夸张,然而当黛德丽在证人席上落泪的时候,这段话在脑子里冲破层层记忆突然出现。

这时间,她仍然是女神。

直到庭审结束,她的丈夫被判无罪,结尾突然峰回路转。豆瓣上有人评价说,“律师三寸舌,妇人攻心计,两般皆不毒,最毒男人心”。从电影中庭审开始,就一直坐在旁听席的那个姑娘,仿佛黑子变成白拍子一般在舞台上亮相。少女的丰满脸颊肉嘟嘟的,嘴唇像初绽的玫瑰般柔软,褐色茂盛卷发上扎着丝带,细花连衣裙抠出一段凹凸有致的身材。然而她的美是粗野的,也是肉欲的,无论这躯体这面孔多么青春,仍然有一种艳俗的、喧闹的气质。

只是,女神的魅力在这样的艳俗与喧闹面前黯淡了,败退了。

虽然是黑白电影,仿佛也能看到黛德丽嘴唇上的血色一瞬间褪得干干净净。她强自镇定地问:“伦纳德,这女孩是谁?”在这一刻,她不再是女神。我注视着镜头,讶异着为什么同是一个人,前后的感觉却判若云泥。神秘、冷漠的魅力像退潮一般消失得一干二净,她被还原成一个枯瘦、苍白的女人,如此而已。

也许是因为,她最终还是爱上了什么人。

于是,她抓起当作证物的水果刀杀掉背叛自己的丈夫,不过是一种无聊又悲哀的表演。但当她被警察抓住带走时,回望罗巴特律师,有一个谢幕般的短暂凝视,这是她在全片中最后一个特写。那个凝视中有很多东西,悲哀、凄惶,还有一点点的自嘲。

这或许是我作为观影者过分的解读,但正是这个谢幕的凝视最终打动了我。

照亮,照亮黛德丽的脸!

 

 2 ) 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改编。比利·怀德经典

克里斯蒂的小说很不容易改编成影视作品。因为女作家为了增加小说悬念,在书中通常会设计很多疑似涉案人物。而这些人当中,真正的凶手只有一两位(也许东方快车是个例外),其他的大部分的作用仅仅是迷惑读者的障眼法而已。但这样的故事模式,一旦被电影具象化,就产生了希区柯克曾经在评价自己的《牙买加客栈》时提及的严重问题:导演不能让一个不知名的演员来扮演真正的凶手。因为如果那样,当真相大白时,观众会觉得很无聊。可如果只有他是由大牌明星来扮演,那又很容易被观众猜出结局。所以希区柯克很不喜欢改编Whodoneit式的侦探剧。
 
但这部《控方证人》却不存在类似的困扰。它不仅没有过多的涉案人物,甚至凶手几乎已经被明确到一个人头上。故事剩下的悬念完全集中在:他是否真的犯了罪!于是,在这种相对紧凑的故事结构之下,导演比利怀特便有了以充分的空间去利用他特有的喜剧风格去丰富故事内容和人物性格。
 
本来想简述一下剧情,但由于此片的悬念成分,不便过分深入。所以还是以开始的一段故事情节为例,讲讲比利怀特作为伟大编剧的高明之处。首先将这部分情节的所有枝节抽离,让我们看看剩下的故事主干是什么:电影开始,因心脏病住院的大律师刚出院回家静养。正巧助理律师就给带来一个凶杀案件,希望他给被告辩护。开始大律师因为康复考虑没想接受,但是后来改变了主意。通过交谈,他得知,被告与死者(一位独处的夫人)最初相识在一家服饰店短暂相遇,之后,隔了一段时间,他们又在剧院再次偶遇,于是成了好友。进而发生恋情。
 
情节简述至此,大家看看,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被比利怀特加上了枝叶之后呢:律师从医院搬回家中静养,有一位多嘴好事但是尽忠职守的护士随行。律师很讨厌这个护士,但又无计可施。到家后,精明的护士没收了律师藏在拐杖内的雪茄。让视烟如命的他颇为懊恼。此时正巧,助理律师领被告上门。本来不准备不接受凶杀案件(因为容易激动)的大律师,偶然发现助理律师口袋里有两支雪茄,所以改变了主意。想以听案件陈述为由,把他拉到书房抽上几口。可不巧俩人都没有火柴,所以不得以再把等在门外的被告也叫了进来。他也没有火柴但有打火机。于是救了大律师一命。似乎是作为报答,他决定坐下更仔细的听听案情的缘由始末。于是被告开始讲述:一日,他路过一家服饰店,正巧看见一位太太(死者)在挑帽子。她试带一顶时碰巧眼光扫到伫立商店橱窗外的被告。被告对她摇了摇头,表示不喜欢这顶帽子。于是这位太太听话地换了一顶高帽。这时,被告赞许的点了点头。这位太太随即兴匆匆跑出问外和他寒暄几句。然后两人作别。数周后,一家电影院里,被告正在看电影,这时太太进来坐在被告的正前方的前排空位上,此时她正带着那顶被告为她选择的高帽。可高帽遮住了被告的视线。他探头到前排,刚要埋怨,突然认出了对方,于是俩人兴奋地交谈起来……
 
看出高明之处了吗?情节发展具有强烈的关联性。而将其关联起来的是“关键事物”。首先是护士。护士的引入是为了与律师产生矛盾。而矛盾的结果,产生第一个“关键事物”:雪茄!她没收了律师的雪茄。而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表现人物性格或者单纯产生喜剧效果的过场戏。雪茄直接关联了接下来的大律师的行为:本来已经谢绝来访的大律师,突然发现助理律师口袋里的雪茄!于是才不去午睡,而是进书房进行所谓“商谈”。可因为两人没有火柴,被迫把被告拉进来借火。于是故事开始向大律师接下这个案子转化。而被告的回忆段落则更精彩。它也有关键事物:帽子!第一次将两人联系起来的是帽子。可如果编导将再次相遇,随便设计为在街上走对脸认出对方或诸如此类。当然也无不可,但却很无趣。因为缺乏戏剧性。那么如何使第二次相遇具有戏剧性呢?比利怀特想到了帽子,想到了剧院。通过高帽挡住了后面人的视线!哈哈,多聪明! (图: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199166222/
 
再回到情节中。接下来,被告的夫人也造访了接下此案的大律师。从她提供出来的证词来看,被告似乎确实有罪。而大律师马上指出:她是被告的妻子,不能作与被告不利的证词。可对方的回应更加令人震惊:其实二人并不是夫妻关系!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大律师将如何应对,故事后续发展又将会是如何呢?……
 
大律师的扮演者是英国老牌明星查尔斯劳顿。虽然劳顿在演职员表中位置被列在迪隆鲍威(被告)和玛莲·德烈奇(被告妻子)之后,但他所塑造的大律师才是本片的核心人物。影片后半程的庭审重头戏几乎完全被其主导。此角色,自大,张狂,不通情理。但同时却具有出色律师所必备素质:观察敏锐、思维缜密……比利怀特在表现其办案风格时还加入了一个视觉噱头:与涉案当事人交谈,他总爱掏出单边眼镜端详审视对手。镜片于此的功能,不是看清事物,而是借屋外阳光反射,直闪对方面部。照大律师话说:通过观察被晃者的瞬时反应,他可以判断出对方是否在讲真话。可这一古怪招数真得好使吗?你只有看完影片才会知道。
 
在刻画大律师的戏中,还有一处细节很有意思。庭审期间,每当他人发言,劳顿就似乎穷极无聊地在桌上摆弄着护士给他的二十几个药片,摆成横竖齐整的方阵。然后,镜头溶出,大街上的报摊上正出售有关案件发展的报纸。再溶入回法庭。此时,劳顿桌上的药片只剩不到原来的一半。由于前情已表:护士要求他每隔半个小时必须吃一次药。所以此组镜头剪接其实是在暗示观众庭审持续了多长时间……一种似乎是比利怀特从早年间与刘别谦的合作中所汲取来的“以物会意”的纯电影的表现手法。似乎复杂晦涩了点儿,不过倒也有趣。
 
玛莲·德烈奇也许是好莱坞历史上真正的常青树。这里所说的常青,不是指她的演艺生涯,而是那张似乎永远不老的面容!观看影片时,真得很难想像这位被告夫人扮演者已经是个56岁的人。而迪隆鲍威则是外形上是就透着奸诈。特别那两道黑黑的眉毛,让观众无法不从先入为主地认定此人就是真凶。可如此的“显而易见”,是否是导演故意利用演员形象特征所做的某种误导呢?还是那句话,你只有看过才知道。
 
原著中没有护士一角。比利怀特为强化影片的戏剧冲突和喜剧效果,才特意安插了这个角色。劳顿真实生活的妻子,英国女演员艾尔莎兰卡斯特,一如既往的展示了她与喜剧领域的出色才华。而她与劳顿之间的对手戏,由于两人真实的夫妻身份而使得表演更加精彩,喜剧效果也更为强烈。
 
与劳顿庭审过招的对手中,最有趣的就是死者的女佣。这位老太太,从外形到发音都透着喜感。同时,战斗力还十分惊人!第一回合便重创了不可一世的大律师。当然,最后还是因被对方狡诈抓住了一个生理弱点而败下阵来。黄金时代的美国电影,特别是喜剧影片,即使是很小的配角,也都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或许与当时电影工作者中的欧洲移民较多有关。他们的表演方式,实际体现了欧洲人对于喜剧的认识:强调演员形象、表情、肢体动作甚声音环节的喜剧表现力,而不是仅仅背诵台词。但现在随着新一代纯种本土美国人逐渐占据主导,好莱坞这一优秀的喜剧传统已逐渐消亡。虽然还有科恩兄弟等极少的导演在努力坚持,但人们看到了太多的:根本不懂得什么叫真正的喜剧的靓女帅哥胡天胡地一把就成了青春性喜剧;再不就是与六人行一样,也不管本人表演是否具有喜感说服力,反正张口闭口都是包袱笑料。其实最终不过是沦为了脱口秀作家的代声工具而已。
 
影片的结局处理似乎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似乎不再重要。因为比利怀特将这部法庭剧打造的,已经使观众完全可以抛开惊悚和悬疑,而单纯地将其当作一部出色的喜剧或者剧情剧来看。当然,几位表演艺术家的精彩演绎也功不可没。

 3 ) 婊子的证词更有效

看完这部经典,想起了前一段非行导演的《全民目击》,时隔半个多世纪,容易被常识和情绪左右的公众或者(陪审团)依然是这类涉及司法的电影所要讽刺的对象,就像克里斯汀娜所说“公众更愿意相信一个浪荡的婊子在说谎,而不愿相信一个贤惠的妻子在为丈夫作证”,因此,为了爱人,她宁愿做一个“浪荡的婊子”。本以为电影到此就可以收关了,但伦纳德的阴谋却不止于此,他还想借此甩掉为他牺牲名誉的妻子另寻新欢,最后,在被克里斯汀娜杀死之后,老律师决定“为她辩护”,以这种“司法可能被欺骗,但永远保护善良”的带有人性论的论调作为结尾,一来更能体现电影的戏剧性,二来也使给一个阴谋的故事划上充满正能量的。
但导演的深意并不内涵于结尾,而体现在电影的名字——控方证人。当国家作为公诉人代表“全民”对一个人的“罪行”进行的控诉时,是否已经在开庭前就占据了道义上的优势?如果是,控方的证词就比辩方的证词更能被公众的同情和接受,那么司法的天平也就悄然的“缺斤短两”了。个人认为,这才是《控方证人》的经典之处!

 4 ) 劳顿的胖,黛德丽的大腿

马克吐温在他自己某本小说序言中说了类似以下的话,不许任何人在我的这本小说中寻找意义、揣摩本人的思想境界、把它挖得伤筋动骨。作者跳出自己的作品,跑出来通知读者怎么看才正确的,还有一个美国人比利怀特。他的这出《控方证人》的前前后后都缀满了自己的话,他在海报上写,你会和人讨论这部片子,但请不要告诉他结尾。而在影片结束后,又有一个男声插入,说出同样的话。这种神秘甚至被比利怀特带到摄制组,他一直等到电影快拍完才让演员知道将要发生什么。

可是这种精彩阿加莎的原著小说也可以带给我们,电影又注入了什么新鲜玩意儿?

事件由一只雪茄引起。跟希区柯克一样胖的英国老牌演员劳顿演一个刚从心脏病的打击中康复的老律师。为了演这个心脏病患者,劳顿曾在自己家的游泳池试演了一下,而他的假装心脏病发作也的确引起了妻子的恐慌——非常巧合,正是《控方证人》中护士Plimsoll小姐的扮演者。劳顿律师有一个职业动作,捏着一个眼镜片借着太阳光扫视他人的脸部神情,而这一招实际据说是跟他自己的律师学的。劳顿律师体积庞大,当他在护士的敦促下上楼的时候出现一个滑稽场面——这里设计了一个当着众人的面升降的椅子电梯,它就这样载着劳顿摇摇晃晃往上挪过去。

此后影片重心除了讲述前情外就全是劳顿的舞台,直到黛德丽出现。这种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为了展示一下玛琳黛德丽的哪怕一只大腿,即动用了145个临时演员和38个特技演员。这是片中不甚重要的一幕,它只承担着让黛德丽和男主角邂逅的连接作用,但是,“照亮黛德丽的大腿!”给了它存在的全部理由。在饰演戏弄劳顿的女骗子时,黛德丽被小小装扮了一下,最后也果然出来一个足以蒙骗观众的怪异造型。据不可靠消息,比利怀特称这个扮相看起来更像女版的乔治·C·斯科特。说它不可靠,因为好歹斯科特也是演过巴顿将军的。

黛德丽对自己的表演非常有自信,还为奥斯卡提名准备了一个舞蹈。没想到失败。劳顿和他妻子获得了提名。

饰演黛德丽丈夫,也就是原版小说中主要人物伦纳德的是泰隆·鲍华,这个家伙本来是很幸运的,被妻子救得一条命,不过由于劈腿被发现,最终死于黛德丽之手。而泰隆·鲍华这个演员在生活中也同样不幸,他在拍下一个长片时由于心脏病不幸挂掉了,《控方证人》就是他的遗作了。

除了泰隆·鲍华,《控方证人》同样是饰演女管家的英国演员Una O'Connor的荧幕完结作,她饰演这个角色已经是第二回,而第一回是在百老汇的舞台上。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口音,在和法官交谈的时候这个小老太太的喜剧天赋已经展露无疑。而带有比利怀特气质的法官则把这种喜剧感保留到最后,他的台词让人难以忘怀:Una O'Connor抱怨自己的听力申请老批不下来,这法官说,算了吧,夫人,想想当今人们无聊的言论,您啥也没错过。原汁品尝如下:
Six months ago i applied for my hearing aid,and i'm still waiting for it.

My dear Miss Mckenzie,considering the rubbish that is being talked nowadays,you are missing very little.

和以上情景手法相同的还有劳顿坐听审判程序一幕,护士跟他说每隔半个小时要吃一次药,而最开始他摆了一二十颗药在桌上玩,等到镜头摇回审判室时,他的药只剩一半了。除了这样的讽刺技巧,还有一些无伤大雅的小花招贯穿其中,比如当泰隆·鲍华在电影院偶遇贵妇人的一节,他跟后者说片子演的是Jesse James的事,而他自己,就是1939年版的Jesse James。

和劳顿一样胖的希区柯克明显嫉妒此片观众对它的欣赏,他称这部片子好得就像是他拍的。但是,注入了演员的精巧表演和穿插全片的种种玩笑,《控方证人》明显是属于比利怀特的黑色炸弹。

 5 ) 反转再反转,神级高潮

这部电影的精彩之处在于两点:

1、极为精彩的剧情,反转再反转。

2、演员的神级表演。

剧情的精彩难以言表,在此记录:

一个知名老律师刚出院就有穷苦大叔前来求助,相好的寡妇被害,凶手真的不是我!但很多证据都对他极为不利,遗嘱、寡妇的女仆甚至他自己的太太都不愿意作证!

怎么办?如何让老奸巨猾的律师帮自己?

除了钱要到位,更重要的是挑战!大叔用真诚的话语,焦急的情绪让律师相信自己真的是被冤枉,这还远远不够。于是,法庭上的太太突然的反戈一击,更是让这个大叔完全被落井下石,被冤枉还被老婆利用然后抛弃,太可怜!

被愤怒控制的老律师豁出自己的命去为他辩护,虽然姜还是老的辣扳回几城,但妻子的那次翻供真的致命,律师也回天无术。

正在律师焦头烂额之时,巧合的事发生了,在这节骨眼上,一个极其有说服力的证据有人(其实就是大叔太太化妆的)主动送上门,大叔的太太其实是有一个男小三,两人合伙做假证要坑死大叔,然后幸福的远走高飞。

这个证据太重要了。律师直接在最后一场总结陈词拿出这个大证据,逆转!大叔被陪审团宣布无罪,女人因为作伪证而入狱几年。

有意思的是,两人没有撕逼,反而相拥而泣?

真相是什么?原来男人真杀了寡妇,两个人为了逃脱法律的制裁,想找最好的律师,但是如何让律师帮他呢?就设计出了这一场戏。

本来等太太几年后从牢里出来就好,两个团聚逃脱法律制裁过着美滋滋的生活。

但是,一个美女出现,原来这个美女是大叔的另一个小三,两个人早已经商量好案子一结束就不管大叔太太死活去远走高飞。

突然发狂的大叔太太拿刀捅死了大叔,而目睹一切的律师决定为那个痴情聪明的太太辩护。

正义往往会迟到,但从不缺席。

这部电影也应了那句话,女人要爱,而男人要的太多。

 6 ) 很好地法学教学片

《控方证人》可以视为一部很好地法学教学片,相对完整地展示了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庭规则和陪审制度。它又一次启发观众思考那个法理学问题,法律追求的到底是程序正义还是实质正义。过度强调程序正义,很可能会让本应伏法的犯罪分子逃脱法律的制裁。
电影中细节之处彰显的法律文化也值得深思。该片充满着浓郁的英国文化气息,显现着英国法律的传统,律师之间温文尔雅、谦逊的辩论,表现英国人高雅的绅士风度,这些看似细节的物件,其实都在无声地宣扬着法庭的庄重严肃。无论如何,电影的启迪仍是深刻的。

 7 ) 控方证人简介

伦敦著名刑案辩护律师韦菲爵士(查尔斯•劳顿 Charles Laughton 饰)接受了心脏病治疗,但是身体依旧虚弱,第一天回家休养,护士一直严厉监督他服药,并杜绝烟酒。管家为了便于上楼,还专门为他修了电梯。但是,种种关心照顾,对于这位桀骜不驯、牙尖嘴利的大律师根本不起作用,反倒是一纸诉状令他倍感兴奋。律师梅休和当事人沃尔(泰隆•鲍华 Tyrone Power饰)登门拜访,请他出山打官司。原来,沃尔结识了富婆,两人相见甚欢,虽然仆人对他发明的打蛋器充满鄙夷,但是富婆却对他充满爱意,甚至为他修改了遗嘱,把8万英镑留给了他。然而,富婆却惨遭毒手。于是,沃尔成为警方的头号嫌疑犯。他的唯一证人是妻子克里斯汀(玛琳•黛德丽 Marlene Dietrich饰),然而后者登门时的冷漠与淡定,令韦菲爵士怀疑这其中另有隐情。在扑朔迷离的案件背后,隐藏着一个个环环相扣、不可告人的秘密…… 本片改编自阿加莎•克里斯蒂同名小说。

 8 ) 经典

这么伟大的一部电影,之前一直不知道她的存在,偶然看到她在豆瓣里高达9.5分,一下子兴趣徒增,只是不明白,豆瓣250里面一直没把她列进去,这是一部排前十也足够妥妥的神作。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最重要的在于其顽强的生命力。这部拍摄于1957年的法律题材电影,在后来不计其数类似题材故事影视作品的映衬之下,非但没有丝毫褪色,反而显得更加惊艳。
影片根据舞台剧改变,人物的出场入场都精确地从舞台转变为了电影场景,但最有魅力的并不是这部电影作为电影,而是影片中大量保留的舞台痕迹,使得观众既能体会到舞台的张力和气息,又能在电影的独特表现形式下获得更加综合的观看体验,这样的魅力无疑是由舞台改编的电影独有的。

 短评

男人贪心,女人贪爱

6分钟前
  • 沉歌
  • 力荐

比利怀德真的是各种意义上的领先时代五十年,连防剧透声明都领先了

10分钟前
  • 黄青蕉
  • 力荐

当我翻看古代先贤们的著作的时候,我就已经意识到了,今天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只是积累的结果,但从智力而言,这几千年来,人类其实没有什么变化。同样的道理,抛开所有技术的更新,从智力的层面看,这部六十多年前的电影,仍然是登峰造极的作品啊。。。

12分钟前
  • 贝果在唱歌
  • 力荐

五星级结局,难以置信这是1958年的黑白电影!

14分钟前
  • XA™
  • 力荐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精妙情节配上比利·怀德的风趣对白,以及查尔斯·劳顿、玛琳·黛德丽、泰隆·鲍华等人的精彩表演,几近完美的电影。不老的玛琳·黛德丽,又被感动了,真棒。

1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当结尾旁白说“影院友情提示,为了保证您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有机会获得更大观影乐趣,请您不要像任何人透露这部电影的结局”时,真爽,这个电影真是骗足了同情心,飚足了演技,压足了节奏,然后唰唰大释放。一场英国男人和德国女人之间爱情与欺骗的故事,现在才看,对不起比利·怀尔德老人家。

19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我就猜到一个反转,就是他妻子可能故意做假证,结果最后十分钟又反转了一下,而且和之前的那些真正的证词全部对应起来了,从那个年轻女子坐在旁听席上哭起来说自己第一次碰到这种庭审,结果那个年轻女子果然和被告有一腿,结果正当我在想法律可能结果不了一个畜生了,这时候他妻子爽快的给了一刀。

21分钟前
  • da
  • 力荐

查尔斯劳顿简直是戏精!比利怀德的电影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都是在结尾峰回路转,此片简直是两位大师珠联璧合的杰作!

24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力荐

抱着对法庭题材的偏见去看,没想到竟是一部够回味好几天的片子,不仅仅因为惊艳的结尾,整部戏就像让观者身临其境一样,思其所思、忧其所忧,黑洞一样的剧情吸引着人,最后把你完全裹住、迅速吞噬。演技、导演、编剧真是惊为天人。第一部怀德片。

26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律师三寸舌,妇人宫心计,两者皆不敌,最坏男人心,花心郎算尽太聪明,反算了戚戚性命

30分钟前
  • 丁一
  • 推荐

无论是剧本、导演还是个人表演,几乎都无可挑剔。机智的台词和精彩的法庭辩论,十足精彩!即便在结局前猜到了最终结果也并不会让电影在精彩程度上有丝毫削减。btw,电影最后提示请勿剧透我还真是头一会见。★★★★☆

31分钟前
  • Q。
  • 推荐

这片最大的反转不是影片末尾的谜底揭晓,而是看完影片后我查到女主角拍摄时已经五十六岁了。昏迷。

33分钟前
  • 又烧包小队长
  • 力荐

演的不错,但是结局也没有说的那么玄乎吧?多读几本阿婆的书,这样的结局还不是手到擒来。

34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推荐

本期待着一个传说中的“神展开”,憋着没去提前翻答案给自己泄底,谁知后半段玛琳.黛德丽被作为检方证人传唤时,一下看透悬念,猜中结尾,泄气了不少。故事全部在内景中展开,叙事层层铺垫极具耐心,各出场人物、对手戏间火花迸溅,台词的机智与机锋暗涌…可谓庭辩戏的经典模板。

35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又是让我尖叫打滚的经典佳片!绅士又纯青的表演,奇妙而精巧的情节推进,幽默且风趣的细节,当然还有巧夺天工的结局!尽管后来的电影常常窥见模仿此处环节之处,但查尔斯劳顿、玛德琳黛德丽和比利怀尔德终究是无法复制的!

37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力荐

好片遇上好字幕~爽

41分钟前
  • 般若死火
  • 力荐

诙谐的对白,严谨的思路,一心要把观众往沟里带的情节。ps:我觉得那个女仆的表演也很不错!

46分钟前
  • jiyun
  • 力荐

Marlene Dietrich 的气质与片子并不十分切合啊,此时的她居然56岁了,难以置信!

50分钟前
  • 小凯撒
  • 力荐

老电影真好看!徳黛丽当时已经56岁却还气场十足,特别适合这个角色,但有一段崩溃戏不喜欢,不像她。作为阿加莎的老牌读者当然一下子就猜透结尾了但完全不妨碍……每个人的表演都精彩,细节做得特别足。……比喻一如既往的好“就像溺水的人抓住剃须刀片……”

53分钟前
  • 荞麦
  • 推荐

满分!无法形容的精彩!怀德和阿加莎的完美结合,猜了几次凶手都没中,我还真是。。。马琳黛德丽已经56岁的人了还那么美,果然是remarkable。演员都极其出色。太精彩!

55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